苦中作樂
——一年級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點滴
睢寧縣實驗小學 武倩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雖然已經做過多年的班主任,但是帶一年級還是頭一次。一年級的孩子都是從幼兒園剛剛步入小學,很多好習慣尚未養成,所以我們一年級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對他們進行習慣養成教育?烧f時容易做時難,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我對這群無拘無束的孩子真得是束手無策。后來,我不斷地向一些有經驗的班主任請教,終于找到了一些適合我班孩子的方法。
一、愛心拉近師生距離。
一個班主任要做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做到愛學生。“有了愛才有了一切。”當六、七歲的孩子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他一定會有些擔憂害怕,和小伙伴也不熟悉,總是想著回家找媽媽。記得開學那段時間,孩子們問的最多的話就是“老師,什么時候放學?”這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當個好媽媽,要拿出自己的愛心去“哄”他們。于是,我就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跳繩,我幫他們梳頭、系鞋帶等。這樣,孩子們跟我親熱起來了,不再總是想著回家了。而且孩子們越是親近你,就越會聽你的話,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耐心強化常規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首先我制定出詳細的班規,讓他們有章可循。其次對于提出的要求要每天講,每天練。比如課桌上學習用品的擺放、離開座位時板凳的擺放、上課發言時怎樣舉手、讀書寫字姿勢的要求、課間紀律的遵守、早午飯后到校的學習、集隊集會的紀律、包括怎樣如廁等等,都要經常講,經常檢查。衛生監督員、紀律監督員每天進行檢查記錄,我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進行總結,對表現不好的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對表現好的進行表揚鼓勵。這樣每天及時總結,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用心激發孩子興趣。
1.兒歌引路,培養習慣。
利用兒歌形式對他們進行習慣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兒歌瑯瑯上口、簡單易記,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本學期,我教給他們文明禮儀兒歌、課前準備兒歌、讀寫姿勢兒歌、愛勞動的兒歌等等。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照著兒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進步!
2.分級表彰,加油鼓勵。
衛生、紀律、學習、路隊方面表現好的或者平時的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小朋友都給加一顆小星星,每集夠十顆星便可兌換一個大拇指,十個大拇指便可兌換一個小獎杯(大拇指是印章,小獎杯是用金色的亮光紙制作的),得到的小獎杯會貼在班級的“領獎臺”中。這招對孩子很有效,大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向上的積極性。常?吹接械暮⒆右驗橐活w星沒有得到而一整天悶悶不樂。為了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榮譽感,我還讓他們小組內競賽,既有路隊之間的競賽,又有學習小組之間的競賽,贏得隊伍加一顆大星星。每周班會課的時候就來計算一下自己和自己小隊的得星數,這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刻,這些閃閃的星星是他們努力的最好見證。
3.夸獎孩子,樹立榜樣。
當孩子做了一件對的事情時,無論這件事情多小,我都會夸獎一下孩子。例如:孩子和老師打招呼,孩子主動撿紙,主動擦黑板,孩子借東西給其它小朋友,或者是孩子說了一聲請,一句謝謝等等,只要看到了,我都會及時對她們正確的行為進行夸獎。這樣表揚后,孩子們越來越有禮貌了,同學之間越來越團結了,衛生工作大家都搶著干,老師便輕松多了。
4.物質獎勵,促其進步。
物質獎勵也是很多低年級老師用來激勵孩子的一種方法,本學期在家委會的支持下,購買了一些小獎品,以獎勵孩子,促使其有更大的進步!當然,得到物質獎勵可不是那么容易,我會先用“貼貼”,每當孩子回答對問題,專心聽講或者表現好時,我都會給孩子們獎勵一個“貼貼”孩子們可以把得到的“貼貼”貼在語文書上,每個月得到“貼貼”最多的小朋友可以評為當月的小明星并可以得到物質獎勵。
四、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可以從身邊為他們選擇學習的榜樣。如每月評出來的小明星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他們還把老師當作學習榜樣,所以我認為自己一定要處處做好表率。同時我還經常給孩子們講述雷鋒等名人故事,給孩子們樹立更多學習的榜樣!孩子們跟著榜樣學,跟著榜樣做,怎能不進步呢?
五、找出薄弱環節,進行單項強化。
作為一年級班主任,我想方設法努力從多方面入手對孩子進行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的路隊是個老大難,特別是放學路隊,有時在教室門口學生還站得很整齊,然而剛走到樓下,就亂了,前面走得快,后面沒跟上,中間出現很大空隙,而且趁機講話學生特別多,這時,我會阻止隊伍前行,等隊伍整頓好再往前走。利用體鍛課反復訓練學生站隊、走路,訓練學生安靜上下樓。一段時間后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短短的三個月里,班里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初見成效?纯船F在的他們,再回想當初他們那無法無天的樣子,作為班主任我已然忘記了曾經所付出的苦和累,更多的只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