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數學之美
——我與《小學數學教師》的閱讀故事
盧 慧
去年暑假因為評職稱的關系,我還在猶豫要不要舍棄自己十幾年的數學教學經驗投身到語文教學中去;叵脒@十幾年的數學教學生涯,可以用四個字“平淡無奇”來概括。重復的上課、備課、考試、放假,十幾年如一日,職業倦怠油然而生,感覺數學教學就像數學學科本身一樣簡單、枯燥、乏味 ……偶然的原因,改科沒有成功,只好硬著頭皮繼續……
直到在《小學數學教師》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數學的深刻之美》。“數學的深刻性使得數學分化出了不同的層次,越在上層的數學,越是深刻的,上層的數學從一個更優的角度看待問題,能夠解決底層輕易不能解決的問題,能看到底層看不到的風景。”文中以偉大的數學家高斯的故事舉例。高斯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性格:當別人詢問高斯你是怎么想到那些神奇的解題思路時,高斯總是很優雅的拒絕,而稱這種解題思路為直覺。他更喜歡無中生有的邏輯,并清除了所有他如何發現這些數學原理的痕跡。他常說:一個美好的建筑物完成時,是看不到建筑時所用的臺架的。難怪阿貝爾要抱怨高斯:高斯就像一只狐貍,用尾巴抹去地上的痕跡。
這種神來之筆的思路,論證過程往往峰回路轉,最后得出結論讓人感覺“啊哈,原來如此”!久違了這種快感!這不正是數學的深刻之美,數學之魅力嗎?記得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數學。費九牛二虎之力解答出一道難題,其中之快樂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那種不做出來不死心的盡頭也是不需要用毅力來維持的!這種心境我們是否讓我們的孩子也體味到了?是品讀《小學數學教師》讓我重新回憶起了童年時學習數學的情景,也讓我對自己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進行反思;诖,我平靜下來,接著翻起《小學數學教師》……在“封面人物”介紹中我認識了著名教育專家陳大偉、張宏偉、郎建勝……在“教學探討”和“精品課堂”中,有特級教師的新課引領和指導……在“案例反思”和“教師論壇”中,有來自一線老師的困惑和思考……在“實驗與調查”和“教學一得”中,有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越是深入地研究數學和數學教學,越能發現數學的美。數學的美可能很難定義,但它的確實是一種真實的美,和任何其他的美一樣:什么是一首美麗的詩,我們可能不很清楚,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讀詩時去鑒賞它。數學之美也只有和數學相依相伴的人才能體會。感謝《小學數學教師》,讓我重新發現是“數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