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小學教學研究立項課題
階段性研究情況報告書
(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制)
課題期號:(江蘇省、徐州市)第 6 期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小學習作有效評改方式的研究
課題主持人: 張珠飛 彭躍健
課題承擔單位: 江蘇省睢寧實驗小學
報告時間: 2007 年 3 月 12 日
一、課題實驗進展情況報告
1、研究內容及進度(含子課題)
序號 |
研究內容名稱 |
負責人參與人員 |
完成情況 |
1 |
三——六年級各一個實驗班開展 “師生互動”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 |
胡艷斌、吳慶平 吳 斌、李 靜 |
初步探索出這種評改方式的課堂操作模式,教學時間顯得不足 |
|
三——六年級各一個實驗班開展 “生生互動”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 |
仝淑秋、王 莉、 戴 紅、張 瑞。 |
同上 |
|
三——六年級各一個實驗班開展 “小組合作”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 |
高莉、寧海俠、 楊艷湘、仝愛靜 |
課堂操作很亂,紀律很難維持。中年級尤甚,個別教師想退縮。 |
|
|
|
|
|
|
|
|
|
|
|
|
|
|
|
|
2、課題組開展研究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召集人 |
活動內容 |
有無記錄 |
2006.9.27 |
接待室 |
張珠飛 |
全面布置研究領域層面的(3)(4)(5)三個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
有 |
2006.9.28 |
接待室 |
張珠飛 |
組織課題組骨干成員具體研究各子課題的課堂操作基本流程 |
有 |
2006.9.29 |
二(1)教室 |
張珠飛 |
向課題組全體成員通報各子課題的課堂操作基本流程,對每個環節提出初步設想 |
有 |
2006.10.19 |
大會議室 |
張珠飛 |
舉行開題論證會 |
有 |
2006.10.25 |
五(10) |
張珠飛 |
總結前兩次課題資料完成情況,下發《課堂操作資料明細》,要求嚴格執行 |
有 |
二、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
1、課題研究形成的初步結論(含子課題):
研究內容名稱 |
形成的初步結論 |
“師生互動”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 |
課堂操作模式比較簡單,但是如何激發學生二次習作的積極性,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
“生生互動”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 |
課堂操作模式為:“明確目標——指導試評——同位互評——交流反饋——二次習作”,但如何減少學生互評中出現的偏頗,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
“小組合作”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 |
課堂操作模式與“生生互動”組相似,但是,學生在合作時聲音太大,紀律難以維持,影響評改的深刻,還沒有尋求到突破的良策。 |
2、實驗數據的比較及分析說明:
研究內容名稱 |
獲取的實驗數據及分析說明 |
|
|
|
|
|
|
|
|
3、形成的論文、經驗總結、調查報告等:
類別 |
文章名稱 |
作者 |
發表刊物名稱、期號 或獲獎情況 |
論文 |
《“橫豎撇提”評習作》 |
張珠飛 |
發表于《中國教師》2007年第5期 |
論文 |
《讓習作批語不再是一種“擺設”》 |
張珠飛 |
發表于《小學教學》語文版2007年第6期 |
論文 |
《例談習作評講課的弊端》 |
張珠飛 |
發表于《小學語文教師》2007年第7、8期合刊 |
|
|
|
|
|
|
|
|
|
|
|
|
|
|
|
|
4、其他成果:(如評優課、學生制作和獲獎情況、影像資料等)
課題主持人 張珠飛 獲縣課題研究優課評比一等獎。
課題組成員 楊艷湘 獲縣課題研究優課評比一等獎。
三、課題組變動情況報告
1、課題組成員變動情況:
|
姓名 |
職務 |
職稱 |
教齡 |
課題組分工 |
變動原因 |
原主持人 |
|
|
|
|
|
|
現主持人 |
|
|
|
|
|
|
減少成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增加成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結題時間變更報告:
原結題時間:
現申請變更時間至:
變更原因說明:
四、審核意見
單位意見: 單位印章 |
課題聯系人意見: 聯系人簽字: |
縣(市)區教研室意見: 單位印章 |
市教研室意見: 單位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