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父愛”和“母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種適度的愛是真正的愛孩子,如果這種愛、愛的過分就變成了溺愛,孩子的人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愛可以,但是一定要講究一個度。有些孩子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了,家長們還是會主動替孩子做,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這樣長期如此,孩子什么時候才能學會獨立呢?在這里跟大家列舉一個例子:
我是一名護士,在我的單位中常常能見到有父母極度溺愛孩子的。有天有個孩子的父母在門診處大聲吵嚷著,我們科室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趕了過去,讓我們醫生盡快地給孩子就診,醫生忙問就診原因,當這位家長說:“我的孩子跟別的小朋友在樓下玩不小心摔了一跤,頭磕在了一個石頭上”。主治醫生觀察了一下孩子的頭部,發現并無大礙,也連忙告訴家長不用太擔心,只是輕微擦傷。誰知孩子的媽媽說了一句讓我們感到驚訝的話。她說:“不行,我的孩子必須要拍X光片!我家可就這一個寶貝,要是真有什么事那可不行!”連醫生都說沒有大問題可以回家了,孩子的媽媽卻硬要去拍X光片,這未免也太小題大做了吧。我認為這樣的孩子只會在一個圈子內走動,長大了也會形成依賴,這樣孩子便會永遠長不大。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嘗試著去做,即使做的不好也沒有關系,適當的鼓勵他再接再厲,慢慢的他會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有的家長,孩子在幼兒園、在學校受不得一點委屈,即使是做錯了事情讓老師批評了也覺得孩子委屈的不行了,或是心理有陰影了,不能正確看待老師的教育批評,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經歷不了一點點的風波和波折,內心十分脆弱,不夠強大,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看待任何人的批評教育以及經歷一些挫折,做錯了事情要敢于擔當勇于承認,接受別人的教育和批評,樹立自信心。
在幼兒時期的孩子還小,我們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我們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會存在很多壞習慣,壞習慣并不可怕,但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孩子是社會的花朵,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幫助別人、尊重別人的美德,讓每個孩子都不再沉浸在家長的溺愛中,讓每位家長都可以以真正的愛來呵護我們的孩子,讓每朵花都變得更好美麗,更加優秀。所以在這里,我真心奉勸每一個家長,放下你們的溺愛之心,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探尋中成長吧!